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2016年04月21日
我学会参与主办泛珠江区域肿瘤放疗学术盛会

文章来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4月15日-21日是第二十二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14日发布的2015年

度深圳肿瘤登记报告显示,深圳全市共报告新发病例20399例,较2014年增长约9%,肿瘤

发病形势严峻。

 

    同一时间,医学界的专家正在努力探讨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泛珠江区域最具影响力的放射治疗学术大会,在跨过十个年头后,首次在深港双城举办。
    4月15日,第十一届泛珠江区域肿瘤放射治疗学术大会在深圳开幕,4月16日移师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让与会者领略深圳的改革特色、了解香港“一国两制”的精彩。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500多名肿瘤专家及培训人员参加了大会。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赛马会大楼会场

    2016年是鼻咽癌研究先驱、著名放射肿瘤学家何鸿超教授的百年诞辰,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并加强内地与香港的专家之间的合作,大会期间也举办了一场纪念何鸿超教授鼻咽癌学术研讨会。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美华出席了大会在深圳的开幕式。

4月15日大会在深圳开幕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医生,香港防癌会会长梁智鸿医生,大会组委会主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管李咏梅教授,泛珠江区域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主席卢泰祥教授等亦在香港的大会上致辞。

4月16日大会移师香港

“泛珠江”区域协已走过十年

    卢泰祥教授回顾了泛珠江区域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的十年历程。2006年,广东、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海南、云南、重庆、香港、澳门、台湾的肿瘤放射治疗医学界共同发起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协作组 (PPRA-RTOG)。
    十年来,协作组牵头在广州、成都、福州、武汉、昆明、南昌、南宁、长沙、重庆和贵阳等地举办了十届学术年会,展示区域内放射肿瘤临床研究的成果,与国内外同道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深圳会场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加强区域合作、共谋卓越发展”。会议将在总结十年临床协作研究成绩基础上,继续倡导区域协作研究和规范临床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和开启更多的区域性多中心研究项目。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郎锦义讲述了《中国放疗现状》。我学会医学物理专委会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副秘书长、放射物理学组组长邓小武教授分析了《中国放射物理现状》。
    来自泛珠江区域各省市以及香港、台湾、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的肿瘤放疗权威专家也分享了最新经验。

 李咏梅教授在香港演讲
《Contribution by Hong Kong to the Battle against NPC》
(抗击鼻咽癌:香港的贡献)

首个深港合作的放疗科

    本届会议首次在深港双城主办,深港合作成为焦点之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顾问医生陈志坚在大会上介绍了深港合作构建的首个放疗中心。
    为了提升深圳市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帮助深圳市民早日实现“大病不出深圳”,作为深港合作的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港大深圳医院引入香港大学五个国际优势专科,打造五大卓越中心,临床肿瘤中心正是其中之一,致力为癌症患者提供“高科技,高关怀”的全面治疗。
    2015年1月,临床肿瘤中心正式开设放射治疗科,引入深圳最先进的放疗设备——直线加速器,开展放射治疗。

    在中心主管、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系主任、国际知名鼻咽癌专家李咏梅教授的带领下,临床肿瘤中心将香港的优秀实践经验和国内实情相结合,开创了国内的先河。

先进的直线加速器

    中心的放疗科将国际化的肿瘤诊疗指引与国内实践相结合,创建了本部门的治疗指引,并建立一整套安全的放疗流程,包括包括患者评估和治疗决策,定位,勾划、计划及评价,治疗前,治疗过程等阶段的质控,疗程结束后的安全复核,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中心还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集合治疗所需的各个科室和团队共同讨论,制定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力求最佳的治疗效果。

港大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团队

    “深港二地的合作,使我们能够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放疗科,这得益于深圳政府的支持、香港大学成熟管理经验的引入,以及按国际标准制定规范和流程并严格执行。香港对放疗专业人员的规范培训和准入要求,香港同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无条件的团队精神最值得学习借鉴。”陈志坚医生总结指出。

    本届大会由泛珠江区域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深圳市人民医院、 香港放射科医学院、香港防癌会、何鸿超医学基金会、香港鼻咽癌研究学会、香港头颈科学会、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